他打破无数不完美,只为做出心中至美的琉璃
工匠精神 中国元素 2016-09-20
“愿我来世,
得菩提时,
身如琉璃,
内外明彻”。
梁明毓
正是因为这句美得通透的经文,
让梁明毓与琉璃结缘。
他用一颗同样通透的心,
追求着手中作品的完美无瑕。
让每一个观者,
都感到直达内心的抚触。
茶器,
见过陶瓷、紫砂、铁质、铜制的,
却极少见到琉璃的。
原料稀有、制作工艺复杂,
瞬间耐高温能力差,
重金属在高温水下的释放……
都成了琉璃与茶器之间的壁垒。
然而,越难得越珍贵
当琉璃做成精美茶器,
简直绝美!
《明如皓月》琉璃杯
这个琉璃杯就出自梁明毓之手:
小巧的身板却能承受瞬间沸水的考验。
有人把它和将陶质杯、瓷质杯放在一起,
倒入相同的茶汤后,进行测评,
结果,在品茶人挑剔的味蕾下,
这款琉璃杯对茶性的影响几乎为零。
茶器面世不久,
云南著名茶人王迎新,
便以这套琉璃杯为主题,
设计了一套茶花琉璃杯茶席,
在业内掀起了一阵琉璃杯之风。
他又试着在茶杯中加入淡淡底色,
让手中一盏茶,
更加美得晶莹剔透。
一池荷,一席茶,熏香迟暮,琉璃青灯,
这便是梁明毓的日常。
6岁习画,大学专攻工笔,
干过设计、做过广告,
辗转追寻,
他终在佛法、绘画、和茶道中,
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曾有人开玩笑说,
梁明毓和琉璃的缘分似乎是天生注定的。
因为名字中的“毓”字,
就代表着“每天”和“琉璃”结缘。
而在他的眼中,
琉璃是关乎灵魂的材质。
“它有光、影、色的东西,
似是能透,却又透不了,
其内变化万千。”
沐浴佛光是梁明毓的第一件琉璃作品。
这一尊通体圆融的小沙弥像,
稍稍仰起的面部,
似在感受佛陀的慈悲。
精细的面部,
是一个工笔画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
洗练流畅的身体线条,
尽透着佛陀的明达与智慧。
三足双耳翡翠色香炉《寒烟翠》,
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作品。
翠绿的色调,
三条纤细挺立的炉腿,
这一切更近似于翡翠的质地和观感。
这件作品一出来,业内就炸开了。因为工艺难度极大,还从未来没有人,在琉璃制作中尝试如此纤细的造型。
但梁明毓愣是花了整整一年把它做了出来。
没有人知道他打碎了多少残次品,
又如何一次次跟已不耐烦的师傅去磨合。
当然最后,
这件“寒烟翠”以胜利者的姿态面市。
梁明毓对自己的作品是苛求的,
他曾花20天,
做了2000个琉璃花信杯,
却在1天内把它们几乎砸成粉碎。
被砸的都是梁明毓认为不及格的作品,
最后被留下来的不够500个。
看梁明毓的作品,
似乎每一件都带着淡淡的禅意。
让你的心可以静下来,
去看看生活,去听听自己。
对梁明毓来说,
做琉璃器即是修行:
高温的琉璃液体浇筑入模具,
激发出无数气泡,
冷却凝固,当下的瞬间得以永恒。
“这正融通了学佛的真谛,在漫长沉淀、蜕变、净化的过程中,期待那最后的永恒。”
喜欢就关注设计中国微信公众号(design-area),每日分享精彩内容,互动福利多多。

注:1.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首部明显处注明原出处转自设计中国(www.designchina.cn)。
2.不得修改文章及文章产品配图,不得删除文章中设计中国标识及原文作者。
3.不得在违背文章本意情况下进行文章首图标题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