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跨界创新展亮点之装置
艺术时尚 设计中国 2016-03-16
由设计中国与上海云艺术中心共同组办的“文艺设想之碰撞——艺术与设计跨界创新展”于3月12日在上海云艺术中心隆重开展,许多朋友已经到来参观展览。此次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5日,展览除了艺术家书画和设计师的艺术产品外还有设计师与艺术家的装置作品,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这次展览的八大亮点,小伙伴们来观展不要错过呦。
《解·构》第一
作者:林奋、陈原川、周志洁
十七块清漆的榫卯木构件,悬垂的丝线将桌子定格在刚拆解或将要成型的一瞬间。在互联的背景之下,打散、重构是当下的主流,也是对文明传承的链接与思考,微观视角下,更是对生活过程的尊重。
《研山探云》第二
作者:林奋、陈原川、周志洁
横看如云,纵看为人。太湖石的崎岖与闲云的轻柔,一刚一柔,都须静心细赏。穿越人山人海,守一份研山探云之心,烦嚣之外,静下心来与自己内心对话。
《钟灵毓秀》第三
作者:沈爱良、包霁
一方方印章拼接成太湖石,汉字的起伏与棱角,犹如平面雕刻,恰如其分地结合了玄武岩嶙峋的形状。图文与雕刻,在印泥标志性的红色里,有了灵秀共通的鲜明。
《结绳记事》第四
作者:孙逊、林奋、宣一氢、马凯、周志洁、叶苹、赵罡、刘俊宏
古人以结绳记事,记录文明的开始,传递重要信息;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回归古人的仪式,碰撞当下的生活美学,以表达文化界、艺术界、设计界的跨界合作之意义。通过麻绳结的编织形成太湖石的抽象图形,呈现吴越文化之瑰丽。
《太湖之美》第五
作者:林奋、陈原川、马凯、包霁、周志洁
以太湖之形,融入山峰与流水;太湖石椅——《夭桃》孤座于雪峰之巅,独尊五岳;紫砂坛——《烟雨溪子》散落于太湖波面之中,月映三潭;月下斜顷紫砂壶,捧一杯香茗在手,千年吴越文化便都晕开去,随波荡漾,流转开来。
《岁月痕迹》第六
作者:陈平、林奋、陈原川、刘俊宏、周志洁
《香山帮》工具的存留,纪念着手工艺的时代;《麹凳》摇摆中的平衡,追忆着童年。一个人与一种文明的过往,交相辉映。陈列在眼前的,是那些匠心独运的旧日时光。
《禅意》第七
作者:村男泼夫、周志洁、林奋、橙舍
“即心是佛”,喜怒哀乐终归宁静,浓墨重彩不及泼墨写意;“平常心是道”,柴米油盐皆是修行,传奇一世终为生活本真。禅意玄而未远,只在坐卧之间。
《玲玲四梦》第八
作者:王宸阳、周志洁、刘俊宏
昆石又名“玲珑石”,江苏三大名石之一,系石英脉在晶洞中长成的晶簇体,晶莹洁白,剔透玲珑,开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发源于苏州昆山,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本组陶艺作品共四件,模拟昆石坚韧冰清之态,结合灯光投影出四组婉约的昆曲人物造型,创作者意在通过刚与柔的强烈反差,捕捉嶙峋昆石与柔美昆曲人物间暧昧不清的联系。
单看复杂、扰乱而抽象,光影之下,却具体而生动起来,是旌旗冠冕、才子佳人,一折折好戏。如在耳畔,是文人戏词、水磨昆腔。
艺术与设计你理解了吧!快来看看这次展览吧,你与生活艺术化就差一张门票了。不用急,门票我送你,点击【我要参观展览】就会得到门票。
此次展览持续到本月25号,本周六(19号)下午两点还将有艺术家亲临现场,点击【我也来】获取相关信息。
喜欢就关注设计中国微信公众号(design-area),每日分享精彩内容,互动福利多多。

注:1.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首部明显处注明原出处转自设计中国(www.designchina.cn)。
2.不得修改文章及文章产品配图,不得删除文章中设计中国标识及原文作者。
3.不得在违背文章本意情况下进行文章首图标题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