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在日本造了一座博物馆,美成了桃花源
艺术时尚 设计中国 2018-09-26
美秀博物馆
在国内,有这么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桃花源记》
在日本,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桃花源”
由华裔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大师亲手打造的日本“美秀博物馆”
从1997年落成至今,依旧闻名遐迩
贝聿铭,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大师不拘于传统的建筑,将光线与建筑结合表现的淋漓精致
卢浮宫博物馆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我肯定来这里的人将会明白我是有意识地令此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贝聿铭
美秀博物馆藏匿在Shigaraki城山区的森林之中,距离日本的京都、大阪市区都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
进入美术馆,首先会通过桃谷间,春天还可以在这里欣赏樱花。
“复行数十步,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一条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银色隧道映入眼帘
樱花季时的隧道
贝聿铭大师表示自己的想法是将中国故事中的“桃花源”献给美秀博物馆的创始人,Mihoko Koyama女士。
隧道的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风景。
踱步几里,走过隧道,跨越一条钢铁吊桥,便来到美术馆的主入口广场。
为了不破坏生态,贝聿铭选择了在山中挖一条隧道
再造一座长120米,由96跟钢索拉起来的吊桥跨越山谷来链接两端
“我当时想,为什么不从山坡的另一边开个山洞,在山谷中造一座桥,由桥将游人引入博物馆,从而避免了沿山路进入势必影响自然的做法?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进“桃花源”别有洞天的故事,为我设计山洞和过桥带来了灵感。” —— 贝聿铭
到达桥的彼端,一眼望去,博物馆似乎只有几座建筑
实际上,为了保护环境,美秀博物馆百分之八十的建筑都存在于地下,这样建筑就与周围的环境更融洽
贝聿铭讲究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他以四角锥为基础,使整个建筑构建在几何学的形式上,用四角锥创造出类似山峰或峡谷的形式。
博物馆的入口的自动门也是一道风景,贝聿铭大师巧妙运用远借手法,圆门中俨然一幅风景画作。
大厅另一个方向运用了临借的手法,一棵迎客松屹立在窗外,构建出一幅别有风味的画面。
室内被玻璃屋顶洒落的光线与柔和的米白色石灰岩墙壁所包围,似乎空间与远处的山已经融为了一体,处于山中,生于山中。
屋顶整体的立体框架结构,是以三角形的简单几何学方式组合而成,呈现出结构之美。
美秀美术馆由北馆和南馆构成,北馆主要展示日本美术品,南馆专门展示世界古代美术品。
展馆内多运用光影的原理,制造不同的天窗装置,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营造光影的交错。
喜欢就关注设计中国微信公众号(design-area),每日分享精彩内容,互动福利多多。
注:1.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首部明显处注明原出处转自设计中国(www.designchina.cn)。
2.不得修改文章及文章产品配图,不得删除文章中设计中国标识及原文作者。
3.不得在违背文章本意情况下进行文章首图标题修改。